请输入关键字
医院动态
2025年9月29日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迎来载入医院发展史册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崭新的国际医疗基地院区正式运营肩负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使命擘画未来发展崭新蓝图国际医疗基地院区航拍国际医疗基地院区的落成不仅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医疗资源共享的标志性成果更以166.65亩占地2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的宏伟体量1100张规划床位的规模成为华北地区首个中医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核心载体急诊楼、门诊楼、住院楼感染防控综合楼、国际医疗综合楼医技综合楼、行政科研楼分区合理,错落有致融合人性化、园林化建筑理念为患者打造温馨宜人的“疗愈花园”院内环境环境舒适尽显“中医范”门诊楼院区以“中式院落文化”为设计原点通过轴线对称、庭院嵌套的布局手法将传统四合院的空间意境转化为现代医疗建筑的序列整体风格简洁现代渲染出东方文化的诗情和韵律建筑外立面采用浅米黄色石材与深灰色金属线条的搭配局部点缀木格栅等传统元素门诊楼门头采用中式风格设计造型宏伟壮观极具视觉冲击力门诊楼门头门诊楼与住院楼通过连廊串联形成多个围合式庭院既满足医疗流程的连贯性又营造出静谧的就医环境院区采用一横一纵的医疗主街模式充分串联各门诊单元及检验科、医学影像科、手术中心等医技共享平台提升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医院平面图主体院区采用被动式超低能耗设计集成污水处理站与液氧站实现能源自循环功能分区设计突出“韧”性通过综合诊疗与感染救治分区绿化带隔离分区设计污物流线独立设计救灾集散区与扩展用地设计有效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安全卫生事件能力绿化带及景观设施就诊体验服务更便捷门诊大厅建筑细节中处处渗透中医文化元素门诊大厅以五行五色为主题进行装饰通过不同色彩分区对应中医理论中的五脏系统走廊墙面展示中医药历史典故和养生知识营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分诊台诊室外规划多个候诊区并设置叫号机便利群众候诊配备设置中医理疗专区配备针灸、推拿等中医诊疗空间结合现代康复设备形成“中西医结合”的特色诊疗模式院区还规划了名老中医工作室中医药研发中心等推动传统医学的传承与创新候诊区硬件设施智能人性化挂号一体机智能化系统贯穿全院部署AI辅助诊断远程会诊和智能导诊系统患者可通过线上完成预约、缴费、查询报告等操作减少患者候诊时间智能服务机器人8台智能服务机器人均已“上岗”可提供预问诊、诊室导引、专家信息介绍等核心服务同时具备宣传片播放展厅参观讲解及健康知识科普功能共享轮椅健身设施考虑到现代就医需求院区配备全流程无障碍通道母婴室、共享轮椅、自助血压检测仪等便民设施便利患者就医超大停车场交通组织方面院区设置南北双出入口地面、地下规划2357个停车位并配备充电桩和自行车棚兼顾绿色出行与便利性崭新的国际医疗基地院区作为保定市“一号工程”国际医疗基地院区通过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功能与美学的平衡打造出具有中医特色的现代化医疗建筑我院将以此为起点勇担“中医国家队”使命以崭新面貌服务古城百姓全力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打造区域医疗服务新高地
2025.1001
9月29日,我院国际医疗基地院区正式投入运营这一历史性时刻,林兰教授、姚乃礼教授、花宝金教授三位中医药界泰斗的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揭牌仪式,在新落成的院区内隆重举行。此次仪式标志着医院在中医药传承创新领域迈出关键一步,为培养中医药骨干人才、传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搭建起重要平台。01共话传承使命三大名医工作室相继揭牌林兰工作室揭牌林兰教授深耕中医药防治内分泌代谢疾病领域60余载,首创“糖尿病三型辨证”理论体系,为中医药治疗消渴病(糖尿病)奠定重要学术基础。作为我国中医内分泌专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此次全国名中医、中医内分泌学界泰斗林兰教授传承工作室在国家中医院管理局医政司医疗管理处处长王瑾的见证下正式揭牌,标志着林兰教授的学术智慧正式在保定这片热土“落户”,保定地区内分泌疾病的中医诊疗与科研教学将直接对标国家级顶尖水平。姚乃礼工作室揭牌首都国医名师姚乃礼教授的传承工作室揭牌环节随后开展。作为中医脾胃病、肝胆疾病及疑难杂症领域的领军专家,姚乃礼教授深耕该领域数十年,以“肝脾同调”“从脾论治肝病”等创新学术观点引领行业经验传承研究,是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核心指导力量。仪式现场,姚乃礼教授与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凯共同为工作室揭牌,现场掌声再度响起。该工作室的落地,不仅将为保定医院脾胃病专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学术支撑,更将辐射周边区域,推动区域内脾胃病诊疗技术与研究水平提升,加速区域中医药特色专科发展进程。花宝金工作室揭牌随后,岐黄学者、中医肿瘤领域领军人物花宝金教授的传承工作室牌匾揭开神秘面纱——镌刻的“花宝金工作室”字样熠熠生辉,现场再次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作为深耕中医药肿瘤防治领域的权威专家,花宝金教授提出的“调气解毒”防治肿瘤理论影响深远。他与保定市卫健委主任庞颖共同完成了这一仪式。此举是总院全力支持保定医院建设国家中医肿瘤区域医疗中心的又一实质性举措,为培育高水平中医肿瘤人才构建了高起点的平台,将为肿瘤学科发展注入强劲动能。02深入临床指导名医大家躬耕实践显担当林兰教授深入内分泌科指导工作姚乃礼教授实地探访脾胃病科病房花宝金教授进驻肿瘤科教学指导揭牌活动结束后,三位老专家不顾辛劳,立即奔赴裕华院区,深入内分泌科、脾胃病科、肿瘤科病房一线,实地察看科室建设情况,与医护人员座谈交流,更亲自查看疑难患者病情,现场优化诊疗方案。这场“揭牌即行动”的实践,生动诠释了“大医精诚、仁心仁术”的中医精神内核,三位泰斗未用言语标榜传承,却将抽象的“学术传承”化作俯身诊查的专注、答疑解惑的耐心、方案优化的严谨,让全院职工清晰看见——中医药的传承从不是纸上理论,而是融入临床每一个细节的“手把手带教”、“实打实解难”。这份躬行实践的担当,不仅让在场医护深受感动,更激发出大家深耕中医、接续传承的信心与干劲。三大名医工作室的落地,预示着保定及周边百姓无需远行,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家级名老中医亲诊级的中医药服务;本地中青年中医师将告别“隔空学习”的局限,通过“师带徒”“病例共研”等模式,拥有更广阔的成长阶梯,可以快速提升临床辨证与疑难病症处置能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正从硬件设施升级、诊疗技术引进的基础阶段,迈向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学术创新双轮驱动的深层发展新阶段,为区域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锚定了新方向。三位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必将与崭新院区同频成长、共生共荣。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征程中,让中医药的智慧与温度,持续滋养更多群众的健康生活。
2025.1001
9月29日,在我院国际医疗基地院区正式投入运行之际,学科建设也迎来里程碑式突破。郑红刚、李海霞、焦娟、陈世波四位京籍专家正式受聘为学科带头人,标志着我院在打造高水平学科体系的征程上迈出关键一步,也为京津冀中医药一体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聘任仪式庄重而热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党委书记刘震、纪委书记梁军共同为四位学科带头人颁发聘书。这一纸聘书,承载的是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此次受聘的四位专家,覆盖肿瘤、心血管、风湿病、内分泌等关键医学领域,兼具深厚的中医药理论功底与丰富的临床管理经验,成为院区学科建设的“核心引擎”:郑红刚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副主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创新团队核心成员。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肺癌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专业专长:肿瘤介入治疗、肺癌、肝癌、黑色素瘤、肠癌。学术兼职: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秘书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专业委员副秘书长、中国中医药肿瘤防治联盟秘书长等职。研究成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课题的申报与实施。曾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中国中医科学院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抗癌协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近五年来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非小细胞肺癌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及“提升中医药治疗肿瘤循证能力建设项目”,参编或修订诊疗方案2部。发表《中医药参与肺结节临床管理的探讨》、《败毒散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等期刊论文30篇,SCI论文23篇,累计影响因子IF=78.503分,主编学术著作3部。李海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北京市中医局第二届仲景国医优秀传人,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副主任。现任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中医药志愿服务专项基金管委会主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主委,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扶阳学派研究分会会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扶阳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兼任俄罗斯叶卡捷琳堡UGMK欧洲医院东方医学中心高级专家。河北大学中医学院扶阳医学传承工作室首席专家。河南省中医院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曾先后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研修心血管专业、美国梅奥医学中心研修心脏康复专业。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课题两项,主持国社科基金冷门绝学专项一项,首发基金重点专项一项,陶行知基金会课题两项,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参与编著著作30余部,主编十余部,副主编十余部,人民卫生出版社十四五规划高等教育教材《康复治疗学》副主编,《历代名医医案选读》编委。发表论文130余篇,SCI检索30余篇。培养硕士研究生十余名,博士研究生3名。2024年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2022年荣获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一)2023年获得中国民族医药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2020年获得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2022年获得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学术成果奖二等奖一项(排名第一),获得2022年度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技术发明奖三等奖一项(排名第1)。荣获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2018年第三届中青年科技标兵称号,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2018年度和2019年度优秀工作者称号,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2020年度优秀主委称号。并多次荣获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个人突出贡献奖。焦娟医学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科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国医大师路志正学术经验继承人,美国妙佑医疗国际(MayoClinic)访问学者。专业专长:长期从事风湿性疾病的中医诊疗和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擅长以中医特色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慢性骨骼肌肉疼痛(含纤维肌痛综合征)、痛风、干燥综合征、产后风湿等风湿性疾病。社会兼职: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副秘书长,海协会风免学专委会纤维肌痛学组常委及秘书长、世中联免疫病分会常务理事、世中联中药上市后评价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学术成果: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2项,院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项、省部级课题3项;发表英文SCI及国内核心期刊论文近50篇,出版著作5部;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优秀论文奖6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软著权1项。荣获国家中管局直属机关优秀青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优秀医师和岗位能手、风湿病分会优秀工作者称号等荣誉称号。陈世波医学博士,博士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内分泌临床20年余。师承中医内分泌学专家-全国名中医林兰教授、中医内科学家王永炎院士、个体化诊疗与评价专家刘保延教授。美国MayoClinic访问学者。专业专长: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糖尿病肾脏病、糖尿病胃肠病;桥本病、甲状腺结节、甲亢、甲减、亚甲炎、甲状腺相关性突眼;高尿酸血症;骨质疏松症,多汗症,失眠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学术兼职: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内分泌分会执行会长、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内分泌分会秘书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委会常委、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慢病管理专委会副会长、北京内分泌代谢病学会中西医结合专委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科学传播专家。学术成果:承担国家归国人员留学基金,参与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10余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SCI论文5篇。主编中医专病专科大系《内分泌病诊疗》1部,副主编著作3部。参编《内分泌代谢病病证结合系列诊疗指南》12部。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奖励。此次学科带头人聘任是我院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战略部署。随着国际医疗基地院区的启用,医院完成了硬件设施的升级;通过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的揭牌,实现了学术思想的传承;而今学科带头人的聘任,更是为医院安装了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引擎”。这三步走的战略布局,形成了“硬件基础-学术传承-人才引领”的完整发展链条,彰显了医院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系统思维和战略定力。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聘任实现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优质人才资源向保定医院的精准下沉和高效协同,是深化院际合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的重要实践。四位学科带头人的加入,将带动医院在专科建设、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全面提升,推动医院从“输血”向“造血”的功能转变,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体系奠定坚实基础。此次广安门医院专家团队“集群式”扎根保定,既是京保医疗协作的深化实践,更是京津冀中医药一体化发展的生动缩影。随着学科建设的不断推进,我院将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科研创新水平,为保定及周边地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中医药服务,为京津冀中医药事业协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025.1001
岐黄薪火,代代相传;国医精髓,生生不息。为更好地服务群众健康需求,践行“树名医、建名科、创名院”的发展目标,弘扬医务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近期,我院全新推出“名医名科”专栏,系统呈现我院各学科领域知名专家的风采,提供权威坐诊信息,让更多人深入了解各医疗团队的专业与特色,切实筑牢医院高质量发展根基,助力群众精准就医、高效问诊。首期《名医名科》专栏:将聚焦“国家重点专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京津冀高水平中医药协同专科建设项目”建设单位、河北省区域中医(脾胃病)诊疗中心建设单位、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脾胃病科。让我们一同走进科室,领略专业风采,感受中医大家的独特魅力。我院脾胃病科,最早成立于1992年,发展历程中屡获殊荣。2002年被确定为市级著名专科;2007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专科;2012年升格为国家重点专科;2013年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22年成为河北省区域中医(脾胃病)诊疗中心建设单位;2022年11月,设立李佃贵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2024年又成为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2025年获批“京津冀高水平中医药协同专科建设项目”建设单位。这一系列荣誉,记录了我院脾胃病科在诊疗领域不断深耕、稳步前行的发展轨迹。▲设立李佃贵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01精研医术,以创新引领学科发展在医学领域,一个优势科室是医院实力的“坚实支柱”,一位权威医者是学科发展的“核心引擎”。脾胃病科牛建海主任,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医34年来,一直深耕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肝胆系疾病领域,师从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如今已成为脾胃病科的学科带头人,并先后荣获河北省“美丽医护”、保定市“最美医护”、保定市白求恩式医药卫生工作者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年门诊量1.2万余人次。▲牛建海主任获保定市“最美医护”等多项荣誉。2010年,牛建海接过脾胃病科主任与学科带头人的重担,在传承中医经典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数十年临证经验,形成了“辨病、辨证、对症相结合”独具特色的诊疗体系,尤其在治疗慢性肝病方面,提出了“治肝从脾”的临床策略。他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胃炎、肠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肠易激综合征、便秘等急慢性胃肠病,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肝硬化、肝腹水、肝癌等急慢性肝病以及胆囊炎、胆石症、胆囊息肉等消化系统疾病,尤其在疑难病症的攻克上屡有突破。▲牛建海主任带领科室医务人员集中学习最新临床指南。由于对诊疗技术的精益求精,他带领团队不断开拓创新。在疫情期间,作为保定市中医专家组组长提出了“一人、一时、一法、一方”的个体化治疗理念,为我市抗疫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主研科研7项,取得河北省中医药学会一等奖1项;保定市科技局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河北省中医管理局三等奖2项。先后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论著6部。多年来,牛建海主任深耕岐黄,诊室内层层叠叠的锦旗早已挂满整墙,这正是科室“专病专治、中西协同”诊疗特色的生动见证。02建强科室,以体系夯实诊疗根基在牛建海的带领下,脾胃病科以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诊疗为核心,构建起完善的亚专科体系。科室立足中医特色,充分发挥中西医协同优势,在慢性胃病、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病变、肠易激综合症、溃疡性结肠炎、功能性便秘、肝硬化、肝腹水、肝癌、消化道出血、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药物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急慢性胰腺炎以及胆系疾病(胆囊炎、胆结石、胆息肉)等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上形成了鲜明的专科优势。▲牛建海主任为住院患者查体。为实现“专病专治、精准施治”,科室设立肝硬化、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病变、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4个专病门诊,并重点打造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溃疡性结肠炎、肝硬化、肠易激综合征等4个优势病种,总结形成一批“中医特色突出、中西医优势互补”的诊疗方案。在此基础上,科室从患者需求出发,针对性开设了无假日门诊与夜间门诊,方便上班族、学生群体及难以在常规时段就诊的群众灵活选择就诊时段,切实提升就医便利与患者满意度。03凝铸团队,传承创新的坚实力量一个学科的发展,从来不是单打独斗的征程,而是团队协作的合力,科室历来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在牛建海主任的引领下,脾胃病科已打造出一支结构合理、专业互补的“老中青”人才梯队,共有医护人员35人,其中北京驻点专家1人,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13人;主任中医师3人,副主任中医师4人,主治中医师7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落地三年以来,科室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选派近十名业务骨干赴广安门医院、北京友谊医院、北医三院、中山六院等国内头部医院进修学习,鼓励高级职称医师拜师跟诊,系统提升中西医诊疗能力,引进研究生学历以上优秀青年人才六名,多名业务骨干荣获省市专业竞赛殊荣。▲脾胃病科早交班。每周二的病例讨论会,是团队的“智慧碰撞时刻”。从“中药灌肠法”的药液温度优化,到“软肝膏”贴敷穴位的选择以及透药时间的精准把控,再到“子午流注开穴仪与耳穴压豆联合应用”的创新,大家总能在争论中找到最佳解决方案。这种“传帮带”的氛围里,高年资医师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年轻医师大胆提出新思路,让中医的传承有了温度,创新有了土壤。乘着京津冀发展的东风,2023年6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简称“广安门医院”)脾胃病科专家马继征正式进驻保定医院脾胃病科开展驻点工作,带着广安门医院的宝贵经验与前沿理念,迅速投入保定医院的临床与管理工作。他始终以“精准平移、因地制宜”为原则,系统梳理广安门医院脾胃病科在管理中的标准化流程,统筹保定医院脾胃病科门诊接诊、住院病例书写、多学科会诊机制、特色诊疗技术的应用等多项工作,通过专题培训、临床带教、病例研讨等形式,手把手传授给保定医院的医护团队,为保定医院脾胃病诊疗水平的长效提升注入了强劲动力。▲驻点专家马继征开展教学查房。04护治协同,以特色技术提升疗效护理团队打破“被动执行医嘱”的传统定位,深度融入“中医主导、中西协同”诊疗体系,构建“护治一体化”模式。▲脾胃病科护理团队召开护士例会。目前,科室针对胃脘病症、肠腑病证、肝胆病症已开展耳穴疗法、靶向中药灌肠技术、软肝膏穴位贴敷等30余项中医特色技术,年均操作超4万余人次,依托12种专科制剂、以特色技术为核心建立起标准化护理流程,让“精准护理”落到实处。通过护治协同的深度融合与特色技术的精准应用,脾胃病科护理团队不仅让中医护理从“辅助手段”升级为“核心疗法”,更以标准化、个性化的服务,成为患者心中兼具专业与温度的可靠力量。05设备赋能,以硬件支撑精准诊疗为提升诊疗精度,科室配备了特定电磁波红外治疗仪、定向透药仪、肝功能剪切波量化监测仪、碳呼气检测仪、电针治疗仪、灸疗设备、电灸仪、拔罐设备、电脑中频治疗仪、离子导入仪、六合治疗仪、子午流注开穴治疗仪、中药灌肠设备、中药泡洗设备、胃肠动力治疗仪、心电监护仪等专科先进设备,从检查到治疗形成完整的硬件支撑体系,为中西医结合诊疗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06内镜介入,为精准诊疗提供可视化操作支撑内镜技术是诊治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更是支撑脾胃病科高质量发展的“定海神针“。我院内镜室作为专注消化道内镜检查与治疗的专业科室,现已开展多项核心技术,包括胃肠镜检查(含无痛检查)、消化道早癌筛查,以及针对消化道早癌、息肉的镜下治疗(包括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氩离子束凝固术、冷切术等);同时可完成内镜下消化道异物取出、出血止血、胃石碎石、贲门缩窄,以及内痔套扎与硬化治疗等特色项目,全方位满足临床诊疗需求。▲内镜室人员正在为患者做胃镜检查。从名医引领到名科建设,从软件升级到硬件精配,从门诊诊疗到住院照护,从技术革新到科研突破,牛建海主任带领的脾胃病科团队,正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合力,让“名医引领、名科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为更多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托起健康希望。
2025.0823
广大居民朋友们:近日,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我市部分地区遭受洪涝灾害,给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和健康安全带来威胁。为预防灾后疫情发生,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我们倡议全社会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共同营造清洁、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迅速开展环境清理消除卫生隐患1.清理垃圾淤泥:及时清除房前屋后、街道、公共场所的积水、垃圾、淤泥,避免蚊蝇孳生。2.整治卫生死角:重点清理厕所、下水道、畜圈等区域,喷洒消毒药剂,防止病原体传播。3.做好垃圾分类:废弃物品(如腐烂食物、破损家具等)应分类处理,避免污染水源和环境。加强消毒杀菌,预防疾病传播1.饮用水安全:不喝生水,优先推荐瓶装水或经过消毒,煮沸的饮用水;清洗、消毒被洪水污染的蓄水容器。2.居家消毒:对浸泡过的家具、衣物、餐具等用含氯消毒剂或阳光暴晒消毒。3.公共区域消杀:配合相关部门对农贸市场、垃圾站、临时安置点等重点区域开展专业消杀。防范病媒生物,减少疾病风险1.防蚊防鼠:清除积水容器,疏通沟渠,投放灭鼠饵料,防止蚊虫、鼠类传播疾病。2.个人防护:外出穿戴长袖衣物,使用驱蚊剂,避免蚊虫叮咬。养成卫生习惯,增强防病意识1.勤洗手:饭前便后、接触污染物后,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洗手。2.饮食安全:不吃腐败变质、被洪水浸泡的食品,生熟食物分开存放。3.健康监测:出现发热、腹泻、皮疹等症状,及时就医并报告社区。齐心协力,共建健康家园党员干部要带头行动,社区、志愿者、群众共同参与,通过微信群、广播等宣传卫生防病知识,形成群防群控的强大合力。让我们携手努力,用科学的方法和积极的行动,守护美好家园,为灾后重建贡献力量!(来源:市卫健委健康保定指导科)保定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2025年7月27日
2025.0728
1 2 3 4 5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