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医院动态
2020 年11 月 20 日,保定市第一中医院在承德银行保定分行会议室举行保定市第一中医院智慧医院暨互联网医院项目上线启动会,并在启动仪式上宣布保定市第一中医院智慧医院暨互联网医院项目正式启动。
2020.1120
人民网一砖一瓦砌成事业大厦,一点一滴创造幸福生活。世间一切美好,往往都蕴含着职业道德的光芒,凝聚着建设者的品德风范。一个推崇敬业乐业的民族,必定是令人肃然起敬的民族;一个弘扬职业理想的社会,必定是一个活力涌流、文明进步的社会。近日发布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推动践行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明确职业道德内涵、倡导践行职业道德,不仅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在要求,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敬事而信”“执事敬”,敬业品德中国自古有之。在今天我们这个礼敬崇高职业理想、张扬高昂奋斗精神的社会主义大家庭,在“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新时代,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其本身是一笔宝贵的社会精神财富,更直接引领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不仅厚植起个人安身立命的坚实基础,更为强国建设、复兴征程注入澎湃活力。在新时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一个重要内容就在于以职业道德建设引领行业文明进步,让高尚的职业情操、坚实的职业奉献,为社会文明风尚凝心聚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固本培元。“尽职者无他,正己格物而已。”精益求精为火箭焊接发动机的“铁裁缝”高凤林有句名言:“顶天立地是为工,利器入门是为匠。”从“最美奋斗者”到“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无不在各自岗位上取得了非凡成就,在共和国发展征程上立下了不朽功勋。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职业之光,充分诠释出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弘扬职业道德,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就要在脚踏实地的同时仰望星空,从刻苦工作中领略到高尚情操、体现出价值意义。工作即是事业,事业即是爱好,爱好滋润品德,品德回馈工作。职业价值和职业品德,正是我们参与工作、参与劳动的意义所在。“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有了职业道德的托举,“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的奋斗哲理更显深刻有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对个人而言,意味着砥砺职业操守、恪守职业本分、干好本职工作,每件事、每个细节、每项产品力求无愧本心;对社会而言,需要弘扬道德楷模精神、营造爱岗敬业氛围,形成学有榜样、行有示范的良好风气;对国家而言,也需要完善政策、搭建平台、健全机制,让广大劳动者敢想敢干、敢于追梦。当崇高的职业道德落实为掷地有声的职业行动,实现中国梦就有了强大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马克思说,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坚守职业道德,奋斗职业理想,我们就能以职业贡献为荣,追逐人世间的美好梦想,抵达生命里的辉煌。《人民日报》(2019年10月30日04版)
2020.1118
石羚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读书,起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本。”中华民族有着深深的家庭情结,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注重发扬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关键一环,家庭的作用不可或缺。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推动践行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互助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鼓励人们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新时代新征程,培育家庭美德,崇尚良好家风,才能为家庭谋和谐、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家庭不仅是婚姻关系、血缘关系的呈现,也是道德践履的平台、品德养成的起点。在古代,孝悌恭敬是伦理道德的重要范畴,立业兴家是人生奋斗的基本追求。今天的生活格局虽然发生巨变,但作为拔苗育穗的温室、幸福生活的港湾、安享晚年的依托,家庭的功能没有变化,“家和万事兴”的道理并未过时,家庭美德建设依然至关重要。作为社会生活的“练兵场”,从价值观到财富观,从文明习惯到是非判断,家庭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每个人的行为方式。亲子、夫妻、兄弟姐妹各自担起自己的家庭责任,一方容身之所才称得上温暖和睦的“家庭”。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家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家风中既有传统文化的延续传承,也有现代生活的生成聚合。家庭美德建设,不仅需注重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也要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倡导现代家庭文明观念,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让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一方面传承中华孝道,养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良好品质,另一方面倡导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让家庭成员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就能涵养好家风,建设好家庭。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个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追求家庭和顺美满,关键要用良好家教家风涵育道德品行。爱国华侨陈嘉庚兴巨资办学却对家人很“抠门”,勤俭家教让子女养成了和他一样的公益情怀;人民教育家于漪耕耘教坛60多年,儿子、孙女在她的熏陶下相继走上教师岗位。家教家风与家庭美德绝不仅仅是居家生活的相处之道,更连通着国家发展和社会和谐。缺少必要的正确家教,家庭就会成为人性弱点的避风港、不良风气的滋生地。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以身作则、耳濡目染,用正确道德观念塑造美好心灵,新时代的家庭就将绽放出美丽的道德光芒。“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家庭向善,国家向上。让美德植根每个家庭成员心灵,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将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力量。《人民日报》(2019年10月31日04版)
2020.1118
李斌2019年10月29日07:20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人而无德,行之不远。”一个社会文明有序,既靠先善其身的私德,也离不开相善其群的公德。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要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作为着力点”。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阐释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品行”。这就为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供了遵循,对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一个新高度,具有重大指导意义。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人际和谐的基础,社会公德作为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的基本准则,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纲要提出,“推动践行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五个方面的社会公德内容,涵盖了维护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既针对全体公民也面向领导干部,有着重要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性。把这些社会公德要求融入日常生活,强化制度保障特别是法律法规保障,使之成为人们日用而不觉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培护社会公德,关键在于引导公众超越个人狭隘眼界和功利目的,从公益众利层面实现小与大、私与公、家与国的融洽协调。“环保是别人的事情,与我无关”“大善做不了,小善不想做”“凭啥自己冒风险助人为乐”……公德遇阻,说到底是因为公共意识、规则意识、群己权界观念等的缺失。张扬社会公德的要诀,就在于唤起人们的公共责任心、公民义务感,破除“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狭隘心理。广大民众明礼守法的公共文明意识,其实正是最宝贵、最强大的道德资源。道德是生活的哲学。道德建设既重对孰善孰恶的辨析,更重知行合一。从公共场所举止文明到邻里相处和睦互助,从举手之劳保护环境到心底无私为民服务,人人谨守社会公德,努力实现精神之美、行为之善、思想之真,就能让道义的力量汇流成河,润泽社会和谐有序运转。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坚持提升道德认知与推动道德实践相结合,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对个人而言,激发“见善如渴,闻恶如聋”的意愿,增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行动力,就能成为一个“精神富有”的人,成为一个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人。每个人心底都蕴藏着善的种子,“人皆可以为尧舜”。《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高举光照世道人心的公德火炬,培护引领社会和谐的公德高地,激励人们行动起来守卫心中的道德律,一定可以奏响新时代的精神文明和声,让德耀中华、德佑未来成为现实。《人民日报》(2019年10月29日04版)
2020.1118
公民应遵守的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1文明礼貌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人类社会为维系正常生活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文明礼貌反映着一个人内在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老,也体现着他是否尊重人、关心人,懂得人际交往的艺术。做到文明礼貌并不难,要在时时、处处体现。主要表现在:第一,卫生整洁,仪表文明。整洁、卫生的仪表和仪容是文明礼貌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面容洁净、头发齐整、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经常洗澡、勤换衣物等。第二,仪态优美,举止文明。古人讲,“站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这是对仪态优美形象概括。除此而外,还应该注意神态,与人接触要面带微笑,自然大方,并杜绝在大庭广从之下剔牙逢、掏耳朵、挖鼻孔、搔痒等有损形象的行为。如果不注意自己的举止,无论多么美好的仪容和时髦的打扮,都会遭到破坏。第三,谈吐礼貌,语言文明。要习惯于运用礼貌语言,如“谢谢”、“劳驾”、“对不起”、“没关系”等等,请别人帮忙要说“请问”、“请帮忙”、“请关照”。与人交谈应诚恳、亲切、简洁、得体,还要学会专心倾听,切忌高声说话、喋喋不休或者旁若无人。第四,遵守礼仪,行为文明。生活中问路、乘车、购物、作客、称呼、交往等都有约定俗成的文明准则,如走路遇到熟人要打招呼,上车要给行动不便的人让座,进影剧院不应迟到,探访朋友应当提前预约,逢年过节看望长辈应带礼物,等等。文明礼貌的要求很多很细,需要认真细致地去把握,只要处处留意,时时约束,你一定会成为一个文明的人、有教养的人。2助人为乐助人为乐是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公共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是为人民服务精神的直接体现。任何人都是社会的人,都不能脱离他人的帮助而存在,也不能脱离他人的关心而生活。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依存、相互关心,乐于相助,这就是助人为乐。助人为乐是一种高尚的文明行为,同志之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邻里之间、亲友之间,都应该有助人为乐、相互支持的高尚风格。要做到助人为乐,需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要有善良的动机和出发点,帮助别人是出于对他人的爱心和关心,是尽己所能,解除他人困难,使他们获得快乐和幸福。出于个人私心杂念,或仅仅为了获得报偿而去帮助别人,都不能算作助人为乐。第二,助人要有实实在在的结果,确实是帮助别人脱离了困境,或确实方便了他人,使别人感到快乐、幸福。只有助人的良好愿望,却没有在实际中使别人得到有效帮助,也不能算是助人为乐。第三,助人要长期积累,不断去做,要靠长期修养,形成内心自觉的习惯。不能把助人为乐理解成一时一刻的群众运动。第四,助人为乐的形式很多,可以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帮助别人,如同事、同学、朋友、亲戚等,体现自己的爱心、同情心和牺牲精神。例如,可以参加“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救助失学儿童;可以为发生自然灾害地区的人民捐献衣物;可以为需要医疗、救护、看守的贫弱者提供帮助,可以参加青年志愿者行动,等等。3爱护公物爱护公物是公民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它要求公民要关心、爱护和保护国家财产,同一切破坏公共财物的行为作斗争,同一切浪费公共财物的行为作斗争。爱护公物,首先要爱护国家财产,因为它是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国家的工厂、矿山、银行、车站、飞机场、铁路、公路、商店、影剧院、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文化馆以及各类院校等等,都是全体人民长年累月、辛勤劳动创造的财产,是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条件,关心、保护和珍惜这些国家财产,不让它们流失和破坏,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其次,爱护公物就要爱护国家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和动、植物群。还有生产、生活设施,如绿地、草坪、电话亭、公厕和地下供、排水管道及防火防灾设施等。因为这些财产都是人民安居乐业、有序工作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第三,爱护公物还要爱护历史文物、保护古迹。文物古迹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具有无可替代、难以估量的物质和精神价值。作为公民必须努力保护好文物古迹。4保护环境保护环境是公民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保护环境,不仅仅是指讲究公共卫生、美化个人生活环境等,还包括减少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能源等广泛内容。从我国的国情来看,保护环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保护环境对广大公民的最基本要求是: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就是保证子孙后代的幸福,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还要求我们改变不利于环境保护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培养符合环境道德要求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如自觉节约能源,反对浪费,不乱倒垃圾、污水,不损坏各类环境卫生设施等。此外,还要积极参加绿化祖国的活动,自觉承担植树义务,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绿化成果。5遵纪守法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的最基本要求。对一个公民来说,是否自觉维护公共场所的秩序,纪律观念强不强,法制意识强不强,体现着他的精神道德风貌。遵纪守法同时也是保证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遵守这一社会公德,对个人对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遵纪守法的基本要求是:第一,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护法。这些法律,包括国家和地方制定的各项法律、法规、条例、规则章程、纪律等。每个公民必须认真地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第二,严格遵守各项法律和纪律,不做任何违法违纪的事,将法律条文内容化作自己的自觉行动,使守法由“要我做”变成“我要做”。人人都这样来做,全社会就会形成自觉守法、护法的良好社会风气。第一,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如遵守交通规则,遵守乘客规则,购物、买票人多要排队,参观游览时爱护公共设施、保护文物,保持居住地环境整洁,不乱倒垃圾、乱堆物品,上下车扶助老、幼、弱者等。争做文明顾客、文明乘客、文明观众、文明游客、文明居民,使我们的社会秩序越来越好。第四,坚决同一切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对那些知法犯法、破坏社会秩序的少数“害群之马”,需要全体公民群起而攻之,同他们作坚决斗争,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让一切违纪违法现象没有市场。
2020.1118
1 42 4344 45 46 77